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芜湖市市场监管局近期推出执照办理服务“全链条优化”行动,通过流程精简、技术赋能、服务延伸三大举措,实现企业群众办事“省时、省力、省心”。以下是具体优化内容与成效:
一、流程再造:从“多次跑”到“最多跑一次”
“一照通办”覆盖高频场景
整合事项:将执照办理与食品经营许可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20余项高频涉企许可“证照联办”,申请人只需填写一套表单、提交一次材料。
案例:开办一家餐饮店,过去需先后办理执照、食品经营许可证、健康证等,现在通过“一照通办”专窗,3个工作日内同步取得所有证照。
“智能填表”减少人为错误
技术赋能:在安徽政务服务网芜湖分厅上线“智能辅助填表系统”,通过OCR识别身份证、房产证等信息,自动填充申请表,错误率降低80%。
数据复用:对已办理过执照的企业,系统自动关联历史信息,避免重复填写股东、经营范围等内容。
“歇业备案”降低经营成本
创新制度:针对短期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,推出“歇业备案”服务,允许企业暂停经营最长3年,期间保留主体资格,无需注销执照。
流程简化:通过绿色通道专窗或线上专区,10分钟即可完成歇业备案,较传统注销流程节省90%时间。
二、技术赋能:从“人工审批”到“智能秒批”
AI审批覆盖80%常见业务
应用场景:对个体工商户注册、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等标准化业务,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自动审核材料,实现“即报即批”。
数据支撑:依托芜湖市“城市大脑”数据中台,实时核验经营场所产权、法定代表人征信等信息,确保审批精准性。
电子证照“一码通行”
全量归集:推动执照、许可证等30类电子证照与“皖事通”APP深度集成,企业出示电子营业执照二维码即可办理银行开户、招投标等业务。
跨省互认: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实现电子证照共享互认,外省企业来芜湖投资无需携带纸质执照。
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安全
应用创新:在执照办理过程中引入区块链存证,确保申请材料、审批记录不可篡改,为后续监管和司法取证提供可信证据链。
三、服务延伸:从“窗口办理”到“全域协同”
“15分钟政务服务圈”全覆盖
基层延伸:在全市100余个银行网点、商业综合体设置“政务服务驿站”,配备自助终端,可办理执照打印、年报公示等12项业务。
案例:市民在商场购物时,顺路通过驿站自助机打印执照,全程仅需2分钟。
“双语服务”助力外资企业
专业团队:组建由市场监管、商务、外语人才组成的“涉外服务专班”,提供执照办理、政策解读等中英文双语服务。
数据互通:与外汇管理局、海关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外资企业注册后自动推送至相关系统,避免重复登记。
“适老化”改造温暖特殊群体
线下优化: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“老年友好窗口”,配备老花镜、急救箱等设施,提供“一对一”帮办服务。
线上简化:在“皖事通”APP推出“长辈模式”,放大字体、简化流程,老年人可通过语音输入完成执照申请。
四、成效与反馈:企业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
数据对比
时间压缩:企业开办平均时间从3天降至0.5天,其中执照办理环节仅需1小时。
材料减少: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填表,申请材料从平均12份精简至4份。
成本降低:免费刻制公章、邮寄证照等举措,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超2000万元。
企业评价
某科技公司负责人:“以前变更经营范围要跑市场监管、税务多个部门,现在通过‘一照通办’一次搞定,节省了大量时间。”
个体工商户李女士:“自助终端就在家门口,晚上散步时顺便把执照办了,太方便了!”
五、未来展望:持续迭代升级服务
芜湖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聚焦以下方向进一步优化服务:
推广“AI客服”:在政务服务网和APP上线智能客服,7×24小时解答执照办理疑问。
深化“证照分离”改革:对更多涉企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,推动“照后减证”。
建设“企业码”平台:整合执照、许可、信用等信息,实现“一码知企信、一码办企事”。
结语:从“最多跑一次”到“一次不用跑”,从“人工审批”到“智能秒批”,芜湖市通过持续创新服务模式,让执照办理从“能办”向“好办、易办”转变,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15324533334